埋种子-《明末开山刀》


    第(3/3)页

    最后,就是在八百二十三堡寨,三百零七座火路燉中选一些地理位置较好,接近水源,城防比较完善的用来聚居百姓。

    至于那些残破不堪,难以居住,失去防卫能力的堡寨、火路燉统统拆掉。

    拆掉的砖石就近补充到设施较好的堡寨、火路燉中去。

    干这些事的人就是王则之的建设兵团,由于整个工程实在太大了,王则之又招幕了一些百姓再次扩充了建设兵团。

    王则之撤了守城的军士,四州七县的城池还是得有人看守。

    于是,他命于忠摸清州县内德高望重,享有善名的人。

    他要重用这些人,请他们做警长,借他们的威望建立各个城池的警备司。

    他们的作用就是坚守城池保护一方治安。

    当然,警长的任命权在王则之手里,没有他这个山西总兵的敕印,他们不得私任,更不能调用任何人力物力财力。

    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警备司的财政大权在王则之手里。

    如果他们令王则之不满意了,王则之随时可以撤了他们。

    除此之外王则之还打算建立刑罚司,刑罚司主要通过审判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

    各个城池内的第一任刑罚司,王则之打算从教官中选取。

    这些人长期受李化洗脑,思想积极,算是他手里的先进份子。

    刑罚司的财政大权也掌握在王则之手里。

    既然要种种子,就不能只种一颗,他全方位的播种。

    王则之将单同善修改润色过的《则之良言》大批量印刷,分发给大同府内的每一个百姓。

    《则之良言》是思想上的一大利器。

    只有这里面的思想传播了出去,才能在这个世界的土地上留下希望。

    王则之从贪官污吏、恶绅奸商手里抄没了数百万石的粮食,价值上千万两白银的金砖、银砖。

    在这段时间里,他安排了一个接一个事情,这些粮食和金银如同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他打算孤注一掷,拼死一搏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