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放肆!” “含血喷人。” “退下。” “把他拖下去。” 王则之一番话直接捅了马蜂窝,朝堂上的文臣们,一个个动起手来,打算把王则之抬出去。 “皇上,他们目无君上,结党营私,他们欺您年幼啊,皇上,呜呜...” 朝堂上一片大乱,他们竟然不惜撕下内里的衣服,堵住王则之的嘴。 “放肆!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了?” 王则之一句欺他年幼,直接说到了崇祯的痛处。 崇祯站起身来,大喝一声,朝堂上一静,群臣知罪,纷纷跪伏在地一动不敢动。 “呸。”王则之把嘴里的布吐出来,继续爬在了地上。 崇祯站起来看去,爬在地上的王则之尤为显眼。 “大同总兵王则之,赤子心性,无罪。” 就因为一句话说到了崇祯心坎里,崇祯就开始偏袒王则之。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王则之在朝堂上把百官贪腐的事情说了出来。 从这件事被说出来之后,王则之跟崇祯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明末时期,贡士和举人出身官员的前途都被死死限制,这些人知道前途已经到顶,廉洁和贪腐都没有希望晋升,那还不如多贪腐。 而进士出身的官员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高官厚禄,于是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势力,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地位。 而这些势力勾结在一起,只为自身服务,便会贪腐、作威作福。如果有一个廉洁、爱惜名声的官员,反而会被人说三道四,群起而攻之。 除了出身以外,官员升迁的补充渠道,只有推荐一种机制。 底层的知县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在刚为官时还会畏惧法令,自我约束。 而一旦朝廷开始选派推举官员,他们就开始不思忠义。 底层官员拼命迎合上级,靠贪污和使用酷刑压榨财富进行奉承,而上级官员拥有举荐和弹劾下级官员的权力,必定会行使这种权力为自己谋私。 因此,整个大明朝,处处有贪腐,层层有盘剥。 崇祯身为一国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事情。 只是大明朝至今,积弊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势单力薄,凭他手里的力量并不能拿这些人怎么样。 如今,他手里多了一位武将,崇祯还是非常高兴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