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与皇叔-《明末开山刀》


    第(3/3)页

    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

    大福晋就是主持亲王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晋及庶福晋的管束。哲哲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联姻制度的核心。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

    天聪元年(1627年),哲哲之母蒙古科尔沁大妃多次从科尔沁来到盛京,皇太极均以大礼相待。

    哲哲的丈夫皇太极,当时与他的次兄代善、堂兄阿敏、五兄莽古尔泰,并为后金四大和硕贝勒,位居第四,称四贝勒。

    他幼年从军,能征善战,屡立奇功,深得父亲努尔哈赤赏识。

    哲哲并非皇太极的第一位妻子,在她出嫁时,皇太极至少已经娶过两妻。

    一位是元妃钮祜禄氏,她是后金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女儿,当时已经生有一个儿子,就是皇三子洛博会;另一位是继妃乌拉纳喇氏,她是乌拉部贵族博克铎之女,当时已经生有两个儿子,即皇长子豪格和皇二子洛格。

    由此看来,刚嫁给皇太极的哲哲,在其诸位妻妾之中并非是地位最高的,至少元妃和继妃二人都应排位在她之上。

    但随着时光的推移,后金越来越重视与蒙古各部,特别是科尔沁部的联盟关系,出身于科尔沁名门的哲哲,地位也在逐渐上升。

    “皇叔。”

    阿敏贝勒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次子,也就是哲哲的小叔子。

    “弟妹,快快打开城门。”

    “皇叔啊,我金国丢了几样东西,不知皇叔可曾看到?”哲哲居高临下的站在城墙上,问道。

    “不管什么东西,先让我进城再说。”

    “我大金国丢了数座城池,还死了一位汉臣,不知皇叔可曾看见?”

    “这...”阿敏贝勒有些心虚,这些城是在他的手里丢的,范文程也是在他的手里死的。

    他一时百口莫辩,不知如何是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