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这些兵士用生命固守城边关,等他们流血又流汗的回到自己的军营之后,发现军饷居然发不出来,不要说那些高额的军饷了,就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给不足。
这些兵士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连战场上都不怕死,闹饷哗变这种事当然也可以做的出来,于是就发生了所谓的兵变。
崇祯二年(1629)三月十八日兵科给事中宋鸣梧疏陈:从来遵化台军营兵、南兵每月一两五钱,北军每月米一石止折银一两,其新设营兵皆折色一两五钱,本色米五斗,有马家丁每月二两三钱五分,无马家丁亦一两一钱,犒赏丰腆,北兵已叹不平,后欠饷日多,诸兵绝望,始离信索饷,各营闻风倡煽。
于是东游兵,榆木岭、白羊峪援兵营于二月初三日、初八日集于遵化西门外,伐木立寨,服蟒竖旗,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民起而殴,军起而怒,要索全饷,思得潘中军而甘心焉。至三月二十二日,有司抚定之。
次日,巡抚顺天右都御史王应豸以牟饷激变被逮,论死。
幸好,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抄没了足够的粮饷,要不然他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抢夺粮饷,可以说本来就是袁崇焕的一个目的。
辽东号称有二十万边军,但是袁崇焕真正能调用的只有祖大寿、何可刚、赵率教三人麾下的兵马,另外就是他的督标营。
这些兵马加起来都没有四万。
他就是想要分兵驻守蓟门、遵化、喜峰口也有心无力。
因为他手里的兵马已经分配到极限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让祖大寿镇守,何可刚替代朱梅驻宁远,赵率教守关门,袁崇焕的督标营游击支援。
“督师,那我们该怎么办?”祖大寿问道。
“数月前我就已经给皇上了道折子,建议划拨粮饷,加强蓟州边关长城的防卫。
到时蓟州、宁远,一体相连,休戚相关。
除此之外,我还上了一道折子,让皇上把划拨给咱们的粮饷分拨到蓟州边关去,只有如此才能防住皇太极啊。
若蓟州有了闪失,那我大明辽东防线,就全盘崩溃了啊。”
袁崇焕也想守住王则之所说的这些地方,但是他有心无力啊。
最主要的还是得靠朝廷。
可是现在的朝廷中,皇上正在和朝臣们争斗,至于其它的事情都被放到了一边。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朝廷没钱,就是崇祯看到了袁崇焕的奏折他也没银子划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