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目的-《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在崇祯元年,皇太极就开始不断对西部的察哈儿蒙古势力进行大规模用兵,其目的便是为了以武力迫使林丹汗退出西喇木伦河之外,给后金的八旗铁骑腾出一条能够避开山海关防线直通京师的进军路线。
单凭这一点也可推出,皇太极发动这场战争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就蓄谋已久且具有明确目的性的。
皇太极此举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攻破京师吗?
依靠后金当时的实力,想要真正吞并一个偌大的大明帝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点也不是单靠拿下了北京城就能实现的了的,况且此次作战还是建立在没有攻破山海关防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金兵也就难以进行长时间作战。
所以,他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攻下京师。
难道是为了掠夺粮食和人口?
倘若是单纯的掠夺资源皇太极完全不需要奔向容易招来大批明军的北京城,反而可以在明朝边境与察哈尔蒙古的交界地带进行抢掠,这么一来既可以提升资源的运输效率,还可以规避一定程度的风险。
皇太极此番作战动用了几乎全国的兵力。
十几万大军倾巢而出,跑到大明朝来打牙祭,这笔帐怎么算都不划算。
王则之认为,皇太极此举,一是为了给自己树立威信,二是为了打击明朝统治阶层,三是为了铲除袁崇焕,可谓是一石三鸟。
不过王则之认为,皇太极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铲除袁崇焕。
公元1626(天命十一)年,恰逢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即位之际,袁崇焕派了一个三十四人的使团前往盛京,其真实目的便是为了试探后金的新任大汗皇太极是否有与明朝议和的意愿,因为袁崇焕在当时是急需时间用来构筑宁远前沿防线的,而想要完成这一“壮举”就必须要建立在不被后金势力干涉的基础上实施的。
另一方面,由于后金当时所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同样需要争取到一定的时间用来解决内部矛盾和背后的朝鲜势力,如此一来,皇太极在与明朝的议和态度上还是十分积极的。
就在双方为了议和而各自“心怀鬼胎”的情况下,袁崇焕和皇太极之间在之后的时间里开展了一系列的议和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是在袁崇焕上奏报了朝廷之后而进行的。
由于当时国内陕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势力并未达到不可控的地步,因此,相对来说明廷对于议和基本是不感兴趣的,在当局统治者眼里只想快速通过武力收回辽东失地,仅此而已。
至此,朝中怀疑袁崇焕暗中勾结皇太极的人开始产生
据史料《明季北略》卷四,《袁崇焕陛见》中记载,在皇太极与袁崇焕的议和过程中,后金方面开出了这么一个条件,即袁崇焕要保证消灭位于东江镇的毛文龙势力。
事实证明,袁崇焕在执行“五年复辽计划”的过程中确实将毛文龙擅自斩杀了,毛文龙一死,明朝在后金后方的牵制力量逐渐降至为零,直接导致削弱了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防御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