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商人们目光闪烁,他们知道余有不会无的放矢。

    他们一想起先前哄抬物价那批商人的下场,纷纷响应薛代表的呼吁,开口表示愿意降价。

    “好,诸位深明大义当受余某一拜。”余有甩了一下衣摆,很正式的躬身拜礼。

    “不敢当,不敢当...”

    商人们受惊,纷纷站起身还礼。

    “咳,既然大家愿意降价,口说无凭,大家立个字据吧,白绝黑字的清清楚楚。”余有拜完,命人拿来笔墨纸砚,示意愿意降价的商人签字画押。

    薛代表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签字画押,其余的商人目光闪躲,有些想要反悔。

    “咳,诸位莫要自误。”薛代表站起来咳嗽一声,提醒道。

    他本身就是商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商人。

    他知道要这些人嘴上奉承两句,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些人阴奉阳违惯了,前面说的话后面就会忘了。

    薛代表是在提醒他们,现在的这位总兵可不比以前的官老爷好说话。

    那些哄抬物价被抄家的乡绅豪商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原本有些犹豫的商人,脸色一正,翘首以盼的等着签字画押,那脸色变的比唱戏的还精彩。

    “诸位今日这举必会被载入史册,今日但凡签字画押之人,都会被记入大同府志,另特立一碑记载诸位今日平价卖粮之举。”

    “嘿呦...嘿呦...”余有刚说完,十几个彪形大汉抬着一大块石功德碑上来,展示给商人们看了看。

    展示过后又抬了下去。

    原本被迫签字画押的商人见此功德碑之后,再也没了不快之色。

    美名大家都喜欢的,没有付出一两银子,只是降了降粮价,就能得此传世美名,要说他们不高兴,那是假的。

    这是典型的的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的做法,余有经商多年,做起这方面的事情来,得心应手。

    “实不相瞒,诸位抬高粮价,赚的这点钱还只是蝇头小利罢了,要赚大钱目光得放长远一些。

    远到什么地步呢?

    不能只在大同一府之地,南要放到南直隶,甚至南直隶以外的大海之上,北要放到大同塞外,甚至西域诸国。

    到时候咱们要赚的银子,怎么可能只是抬高粮价所得的这点差价呢?”

    余有说到这里伸手接过下属端过来的茶,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