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出手-《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戏台上宣府的戏子熟练的唱着悦耳的北路梆子,给众位老爷助兴。

    老爷们坐在亭廊里的桌椅上摇头晃脑,入神的听着。

    “哟,范老爷子来了。”

    “哟,范家公子也来了。”

    豪华庭院里的商人见到二人前来,纷纷起身以示敬意。

    范老爷子说的是范明,他是范永斗的父亲,范家公子说的正是范永斗。

    范永斗何许人也?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张家口,为明末清初晋商之代表人物。

    以其为代表的晋八大商(即后来的八大皇商),走私粮草铁器并代女真销售劫掠财物,使明朝廷封锁政策失败,为明末晋商之奸贼。

    范永斗会成为这样的人多是拜他父亲所赐,可以说他是拾起了他父亲的生意,并将此“发扬光大”。

    范永斗的父亲范明,在他十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续弦之后,对范明日渐冷落。

    有一次他摘了几枚没有熟的青枣吃,被父亲打骂了一场,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跑到独石口(今河北张家口赤城县北)跟女真人蒙古人做生意。

    范明在当地认识了许多朋友,结识了不少女真的贝勒福晋,他贩卖的粮食铁器都是女真人十分渴求的军需物资,绫罗绸缎以及其他新奇的玩意儿则受到王爷家眷的喜欢,因此买卖越做越大。

    到了范永斗这一代,范家基本上就跟女真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随着后金政权的野心膨胀,他们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铁器、火药、火枪、军事情报都是重点高价收购的商品。

    后金政权对于范家这样与他们长期做生意的晋商也越发倚重。

    后金所需的火药、八成的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都是由晋商提供。

    甚至京畿情报,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姓名、士兵的数量和装备的清单,也由晋商提供。

    在天启年间张家堡开市的时候,范明就是从宣府张家堡出关做的生意。

    后来,他越做越大,就在宣府置办了这座庭院,而今聚集而来的这些商人,也是被他请来的。

    当然,这些商人跟在他的身后,也赚了不少钱,这也是范明能请动这些人的原因。

    在场商贾或许有些人是外来的强龙,但强龙不压地头蛇,范家就是盘踞在宣府镇的地头蛇。

    要想从宣府出关经商,没有范明点头,谁都做不成生意。

    范明在宣府盘踞多年,宣府、北直隶、山西,所有能出关赚钱的生意他都有涉足。

    茶、盐、铁、米粮、缎布等,就没有他不经营的。

    最重要的是,他的背后不仅有朝中大臣的支持,他还有后金皇太极的支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