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消息-《明末开山刀》


    第(3/3)页

    宋统殷说崇祯励精图治,他在二月底的时候开始考察京官。

    这次京察素行不谨冠带闲住者一百人,泄露降一级调外任者四十六人,才力不及降一级调外用者十七人,年老致仕者十三人,有疾致仕者八人,老疾致仕者九人,贪酷革职者八人,罢软无为冠带闲住者三人,科道拾遗者二十四人。

    宋统殷大肆夸赞崇祯干的好。

    王则之也跟着大声叫起好来。

    到了后来宋统殷也喝的有点高了,他站起来大声喝骂起时任吏部尚书王永光来。

    他骂王永光作为吏部尚书竟然包庇逆党,没有把涉逆的官员参劾出来。

    王则之一边激烈的附和着宋统殷,一边眯着眼睛仔细思虑着。

    因为他觉得宋统殷不可能这么快就喝醉了,再说了,这里地形开阔,人员众多,宋统殷在这里大放厥词难道不怕有人把话传到王永光耳朵里吗。

    要知道,王永光可是吏部尚书。

    宋统殷之所以会骂王永光,是因为此次京察分为南北两察。

    负责北察的是吏部尚书王永光,负责南察的是户部尚书郑三俊。

    在郑三俊的带领下,负责南察的名级官员,南计附逆,奉旨候议。

    负责南察的郑三俊上疏:“南北科道等臣条察典,俱称媚珰诸奸应于计前另疏列名,奏请定夺,余照常年察典分别处置,盖所特重附逆之条,毋留计典之玷。”

    并罗列谢启光等十八人及其附逆罪状。

    郑三俊认为逆案人员之罪责,比京察参处之官员更重。

    所以,郑三俊主张在京察之前对涉及逆案人员先行参处。

    所谓的逆案正是崇祯初期惩处大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的事件。

    张慎言、候恂、陈必谦等三人主张,将逆案和京察分开处理。

    而赵延庆主张将逆案纳入京察处理。

    为何北察的人列入逆案者很少呢?

    那是因为吏部尚书王永光以韩爌这位内阁首辅为首,他们主张京察就应该着重在考察上,而不是追缴逆案上。

    朝中的大臣们因为此事进行过争吵,吵到激烈处大臣们连政事都不处理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