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票-《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如此一来,大人就不用为运输一事而烦忧了。
当然看护银两的事儿也不用担忧了。”
票号掌柜耐心的解释道。
“哦,还有银票?”
“有的,就如同大明宝钞一般。”
“原来如此。”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
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
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
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三十厘米、宽约二十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言情
大明宝钞里外都透着一个“大”字,它的面额分五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其中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是地道的“大钱”。
大明宝钞在版面设计上更加简介匀称,文字简练,刻工细腻。
钞体为竖长方形,花栏内为龙、缠枝番莲、云气纹等。
内栏上端书写钞额,钱图两边为“大明宝钞”、“通行天下”九叠篆文八字。
但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发行数量又无限制,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如同废纸,百姓纷纷弃之。
大明宝钞魏云中自然是知道的,当他听到掌柜说银票如同大明宝钞的时候,立刻皱起了眉头。
如果银票像大明宝钞一样,那他还得慎重。
掌柜的自然是知道魏云中在担忧什么,在魏云中皱眉的时候,他就笑眯眯的开始解释了起来。
银票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三十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银票”,这时的“银票”,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银票铺,并在各地设银票分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