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八章:要命的赏赐-《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第一种就是换成银子,第二种就是换成田地。

    换成田地之后,他们的家人可以世代在这块地上耕种。

    最主要的是王则之保证,三年内不收田赋。

    这样一来,王则之既省下来一大笔军饷,还获得了屯田的人。

    军士们知道这一政策之后,纷纷动起了心思。

    甚至一些四级军士都有了把军功换成田地的想法。

    王则之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之后,当众宣布,编制兵一旦将手里的军功全部换成田地之后,就不能再入编制兵,从此以后只能当军功兵。

    编制兵有固定的粮饷,军功兵没有粮饷,这一点区别就决定了两个兵种的性质。

    军士们不傻,编制兵不仅有军饷,战时还有军功拿。

    军功兵只有军功,就是响应号召,加入队伍之后,也没有军饷拿。

    孰轻孰重,一比较就知道其中的差别。

    原本,军士们都以为不会有人傻到去当军功兵。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还真的有人愿意这么做。

    那就是分配到各营中的鞑子兵,他们在河套地区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当他们看到家中的亲人瘦的皮包骨头的模样之后,毅然决然的将手里的军功全都换成了耕地。

    到了草原上了,这些耕地就变成了他们的牧地。首个中文网 

    此刻在屈野川一带,一片热火朝天的模样,在这里忙活的不止有鞑子兵还有牧民。

    除此之外,还有八百余户汉民。

    这些人原本就在这里讨生活,哪怕这里战乱不断,经常被劫掠,他们仍旧没有离去。

    因为在草原上有野兽,他们可以打猎为生。

    当然,放牧他们也是会做的,只不过经常遭到鞑子的劫掠罢了。

    不过,再过的不好,都总比饿死的好,这也是他们一直留在这里的原因。

    当这些人驱赶着牛羊来投靠的时候,王则之大喜过望。

    立刻给他们划分了地盘,把他们安排到了一起。

    而今这些人也跟着王则之劳作起来。

    汉人总是勤劳的,他们在土地上有着深入骨髓的依赖。

    王则之都没有安排他们,他们就主动的去开垦耕地去了。

    “报,大同知府魏云中、山西巡抚宋统殷、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前来巡察,大人,咱们是否前去迎接?”

    “迎接,走。”

    传令兵前来禀报,王则之撸起沾满泥巴的裤腿,在一旁开出的沟渠里洗了洗手脚,穿好衣服准备前去迎接。

    “真没有想到,在本官的有生之年,还能踏上这一片土地。”

    “是啊,我也没有想到啊。”

    河套营地外,宋统殷和王承恩并肩而行,被一群护卫护送着,慢慢地走在草原上。

    大同知府魏云中,跟在两人的身后,也是感慨的抚着胡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