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腐朽-《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右翼北征的时候,王则之提供了一大批茶叶、盐巴和粮食。
他非常想要知道,这些人是真的去北征了,还是为了骗物资。
“右翼诸部北征歼灭林丹汗留于喀尔喀驻地的一万三千余人,俘获妇女牛羊无数。
林丹汗东征阿禄部,此处远在千里之外,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
这是个好消息,右翼诸部抄了林丹汗的后部,等林丹汗回来的时候,一场血腥报复是免不了的。
到时候,他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动些手脚。
阿禄部确实太远,估摸着年后差不多会有消息。
“知道了。”
小六子躬身退下。
王则之一个人呆在了这里。
造反他也不想的,原本他还想着帮崇祯一起振兴这个时代。
可惜,大明朝积弊已久,已经病入膏肓了。
大明的腐朽已经深入骨髓。
这种情况,崇祯不是不知道,他也是知道的。天神
崇祯登基之时说要把大明的官做好,一定要做到“武将不惜命,文官不爱钱”。
崇祯说这话的意思——大明的官太爱钱了。
不是大明的官太爱钱了,而是因为做了大明的官之后,一个原本不爱钱的人也不得不爱钱了——他如果不爱钱,不想办法搂钱,他就无法在大明官场生存下去。
户科给事中韩一良曾告诉过崇祯,在大明,每个官位都是明码标价的。
一个总督巡抚的职位,要五六千两银子;一个道台知府的美缺,要二三千两银子;而下面州县衙门的大小官位,也都各有定价;甚至于举人监生等,也要贿赂成交。
还有京官中的科道馆选,都是要一手交钱,一手交官帽的。
现在大明官场贪污成风首先在于州县官不廉洁,其实州县官也是有苦说不出啊。
朝廷给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可是方方面面都要用钱啊。
顶头上司巡按推荐要推荐费,官员过境要接待费,任职期满进京述职那花销就更大了,没有三四千两银子这官就别想再当下去。
在这样的官场生态链上,指望州县官廉洁那是不现实的。州县官如果不廉洁了,腐败也就遍地丛生了。
崇祯一登基就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明帝国,人人以钱相见,个个血口獠牙!
腊月初十,崇祯没有整治成王则之,他就把目标放到满朝大臣们身上。
崇祯把大臣们通敌的书信还给了他们,不代表崇祯就会放过他们。
崇祯不能追究大臣们通敌一事,不过他可以追究别的事。
正好,韩一良上《劝廉惩贪疏》说官场贪污之风甚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