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三娘子-《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你养的鹰可以用来传递书信吧?”王则之试探着问道。
“那是当然,我的鹰都是从幼鹰熬起的。”
昂沁夫骄傲的说道。
鹰,想要驯服这种凶猛的飞禽,“熬”是一个草原很多驯鹰人都要使用的手段和过程。
准备“熬鹰”之前,要用特制的皮帽子盖住猎鹰的眼睛,同时用皮套套住猎鹰的脚,这样猎鹰看不到人不容易被惊扰,也不能逃跑,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开始进行“熬鹰”的过程。
所谓“熬鹰”也就是将鹰放在雪地里,将近一周没有进食也不允许休息,期间要数人轮流看守,一旦抓来的鹰开始打盹,就要将它惊醒。
熬鹰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残酷,抓来的猎鹰十之八九都要死于寒冷饥饿或者过度焦虑,熬过去之后也不一定活得下来,能活下来的褪去野性同时体质强壮的鹰,才能经过训练成为真正的猎鹰。
熬鹰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并不是什么鹰都要熬。
草原上的牧民一般都是熬苍鹰,因为其它的鹰可能活不下来。
当然,这些仅限于成年苍鹰,如果是从幼鹰熬起,这个过程就要容易许多。
因为幼鹰更容易驯服。人人读
“我需要人帮我熬鹰,训练它们给我传递书信,但是我手下没人会这项技艺,我看你会,就想请你来归化城帮我熬鹰。”
“你是说三娘子城吗?”中年牧民有些不确信的问道。
三娘子城即归化城。
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
明隆庆六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城池。
有记载说,库库和屯城进入施工阶段后,三娘子是主要的主持者。
万历三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
在修建归化城时,阿拉坦汗已经进入老年,并且疾病缠身。
因此,三娘子积极辅佐丈夫处理各种事务,万历九年,坷勒坦汗和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
明朝嘉靖二十九年,三娘子出生于瓦剌奇喇古特(土尔扈特)部落,其父哲恒阿哈是该部落的首领,该部落遗址就在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一带。
三娘子本名叫钟金哈屯,意为高贵显赫。
生长在蒙古贵族家庭的三娘子天生丽质、聪慧过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