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辰时,天亮时分。 王则之撤离了夏米庄营地,他带着火铳营、刀盾营,押着六千七百八十四颗鞑子的人头向着大同府而去。 至于其他人,由单同善带领,运输伤员、缴获的鞑靼物资,还有战死军士的尸身回游击营去了。 王则之于午时到达大同府,耿如杞听闻亲自出城迎接。 他见王则之没死,还拉来了一车车的鞑子头颅,一时喜出望外,不断跟王则之寒暄着。 耿如杞询问他这几日是如何度过的,王则之没有多言,只是寥寥几句,就揭过去了。 耿如杞知道王则之是怕他难堪,毕竟是他把王则之召来的,王则之求援他又没有前去搭救。 耿如杞引着王则之向着城内走去。 大同府内一片狼藉,哪怕鞑子已经撤退了,守城的军士也不敢相信,甚至他们连派出哨探前去确认的勇气都没有。 王则之押着鞑子头颅进城,守城的军士步履蹒跚,互相扶持看着一车车的鞑子人头,都露出彻骨的恨意。 除了军士,前来驰援的各个总兵全都吃惊的看着王则之。 他们这么多人,凭借大同府城高池深,还有城墙上的大炮、箭矢作为掩护,这才杀了一万余鞑子。 为了杀这些鞑子他们同样损失惨重,整个大同府五品以上文官武将尽皆战死,伤亡军士更是不计其数。 耿如杞顾不得招待王则之,直接带着他来到清点军功的地方。 守在这里的官员对耿如杞施了一礼,目露严肃开始认真的辨别起来。 这些官员是专门辨别鞑子首级真假的,之所以他们如此严肃那是因为武将杀良冒功的不在少数。 甚至有人屠杀大明百姓,将妇女的头颅做以处理伪装成鞑子兵的模样企图蒙混过关。 他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 这里的官员不厌其烦,仔仔细细,一个一个观察头颅的颧骨、牙齿、眼睛、舌头、鼻子、后脑勺。 确认一个就堆叠到另外一旁,用特殊的药粉处理防止腐烂发臭。 六千多颗人头一直数到晌午,才辨别完毕。 鉴别完之后,这些官员对着王则之躬身一拜,然后激动的对耿如杞说道:“大人,没有一个首级是杀良冒功的啊,全是真鞑子啊,全是真鞑子。” 他们不得不激动,因为杀良冒功这种事他们见的太多了。 “王将军,咱们换个地方说话。”耿如杞笑容满面,对着王则之说道。 王则之看着这一幕,他就懂了,耿如杞又打算分润他的功劳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