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向往-《明末开山刀》


    第(2/3)页

    既然方山有水,王则之就计划建一些小型水库,再用小型的水车,用空心的桐木把水引到营地里,要不然这几千人总不能老是跑到山沟里挑水喝吧。

    除此之外,还要打一些水井以应急。

    方山原本是有一口井,可那是把山中流水圈起来围成的小水洼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水井。

    方山地下水非常丰富,用不了二十丈就会出水,而且水质大多清洌甘甜,至于其他的地方可没方山这么容易出水,有些地方打个三四十丈都不一定会有水。

    有了水库、水井,王则之还不满足,他还计划建一些水塔用来蓄水,现在这里是有水,万一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谁也不敢保证这里还会有水喝。

    历史上大明的干旱可是持续了五六年的,未雨绸缪,他得早点准备上。

    方山有石料、有木料,只是王则之缺工具,王则之记得盂县的李姓商贾曾说过,盂县多煤矿、冶铁,于是他就派人专门去盂县买了不少采石、伐木的工具回来。

    工具回来之后,采出来的石料王则之特意交待,优先用来打井、做水库。逸云中文 

    要先有几口井,勉强够大家用了,再去建营房,要不然人一多,水就不够喝了。

    第二日,第一口井总算打好了,该井深一十五丈,井水较浅,水质清澈,井底铺以鹅卵石,井壁用采出来的石块修砌,井外再铺以碎石。

    当第一桶水打上来时,一时间欢声雷动,百姓和军户们忍不住轮番品尝起来,井水甘甜,远胜于他们从前喝过的水。

    军户们喜笑颜开,特别是一些后来加入的流民们,他们一路上颠沛流离,从没喝过如此甘甜的井水。

    军户们经过一致商量,最后将这口井命名为“则之井”,用以感谢王则之的恩德。

    这口井建好以后,寿阳、盂县前来做工的百姓,目光闪烁,他们尝过之后,再于自家喝过的苦水比较一番,有了想要留下来的打算。

    第一口水井打好之后,经过不断的努力,游击营内王则之交待优先建造的营地、厕所、医馆、牛棚,已经建好了地基。

    营内的百姓和军户们,对于王则之要建的厕所都十分好奇,他们都不懂王则之为什么要挖这么大个坑用来建一个茅房。

    在厕所建造的过程中,不时会有人跑过来看看稀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