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完把咬了一半的面卷送到自己嘴巴,叶秦睨了眼李大维,他笑眯眯地吃着鸭腿,假装没看见。 他一口吃进嘴里,装模作样道:“皮酥肉嫩,肥而不腻。” “呸,不知羞,瞎说。”赵颖宝皱皱鼻子。 “诶,这话不对啊,他讲的对。” 李大维一拍木案,摇头晃脑像个孔乙己,“正宗老燕京烤鸭就这味儿,以前有句话这么说,叫‘住大店吃小馆’,能在旮旯犄角里屹立不倒的,绝对有一绝。” “这店的鸭子,用的古法,原汁原味,关老爷子他人以前就是全聚德的大厨。” “好吃,多吃。这会儿你们运气好,赶上沙尘暴,燕京人不爱出来走动,往常,你排队都甭想捞到一只鸭子!” “下次再来,报李导您,关老爷子给鸭子不?”叶秦打趣道。 “成啊,直接报我身份证得啦!”李大维老燕京爷们,爽快无比。 赵颖宝闷头吃着叶秦夹来包好的面卷,偷瞄二人,拘谨紧张,鸭子是吃上了,戏呢,到底给他安排什么电影呢? “你们吃你们的,我说的我的。” 李大维拿纸巾插手道:“叶秦,这回叫你出来,兑现承诺来啦,有一部电影,角色缺人,想不想试试?” 赵颖宝心系男友,下意识脱口而出: “李导,是,是什么电影啊?” “一部小成本电影,我妈介绍的,叫《秘岸》,导演不差啊,章一白。” 李大维看向叶秦,只见他老僧入定,脸上波澜不惊,竟一点儿不震惊,完全没有收到他想象的效果。 “章一白,你知道吗?” 正准备之乎者也,文绉绉地科普,叶秦笑道:“第六代导演嘛。” “第六代导演?”赵颖宝一脸迷糊道。 嗨,咱这个85后小花! 叶秦挠挠头,反倒给非科班的小女友解释。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80年代中后期入学北电导演系,90年代执导的一批年轻导演。 但不是这个年份的北电毕业生全都是,而是的一帮“叛逆与自由”的导演。 他们受自由经济、新浪潮等国外思潮影响,追求自我品味,自我视角,不愿意循规蹈矩地在体制内,有的放弃分配的电影厂工作,主动游离在体制外独立制拍。 他们是夹缝中生存的一批,越轨反制,不拍恢宏伟光正。 拍摄手法上,经常我行我素,背离学校教科书的教条,反蒙太奇,反恢弘,反常规叙事,长镜头,空镜头。 像贾科长的《三峡好人》、《小武》,娄夜的《苏州河》等,聚焦在九十年代千禧年初的阵痛期,旧的体制崩塌,新的秩序尚未完全塑形,瞄准那种碰撞混乱下,边缘老百姓个体典型的那一类。 赵颖宝听得更是一头雾水,直到出现“宁昊”,惊呼道:“他也是第六代?” 第六代是两种极端。 一类是反思化、平民化的极端,另一种极端,便是拥抱市场化、大众化,在商业道路狂飙。 也就是管狐、宁昊,还有章一白之流,转型失败的俩货,路川倒在《王的盛宴》,王全俺瘫在《白鹿原》。 李大维讶异不已,“呦,看不出来你挺懂的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