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你们看看这篇文章。” 太傅把一张答题纸递到其余参与评卷的大儒面前。 “太傅推荐的文章,自然是极好的。” 大儒们纷纷附和道。 “诸位都来看看,老夫个人觉得这篇文章堪称典范。” 太傅摸着胡子,笑着说道。 然而,大儒们没有发现太傅的笑容有一些复杂。 大儒们兴致勃勃地拿过那张答题纸,首先入眼的便是那有些糟糕的字迹。 “这字有待提高啊,”一位大儒皱着眉头说道。 “字迹是小问题,真正有价值的是其中内容。” “阿房宫赋,这是一篇赋?年轻人里居然还有写赋的,真是稀奇。” 一位大儒啧啧称奇,随后便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六王毕,四海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大儒们读完,纷纷陷入了沉默。 “这篇文章,真是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啊。” 大儒们纷纷夸赞这篇文章。 老实说,就算是以他们这些当世大儒的眼光来看,这篇阿房宫赋也是一篇上佳名作。 然而太傅神色复杂,将答题纸的另一面翻开,递给这些大儒们。 “诸位请看这篇将进酒。” “哦?也是这位奇才所写?” 大儒们纷纷来了兴致。 能做出这种气势磅礴的阿房宫赋的奇才,所做的诗想来也不会太差。 果然,当他们传阅这篇将进酒之后,纷纷称奇。 “大气狂放,气势昂扬,此乃上等佳作。” “喜怒哀乐如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既表现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大开大阖,特色鲜明。” “太傅大人,这篇旷世奇作是何人所作?” 太傅摇摇头,语气莫名复杂,“你们再看看前面吧。” 大儒们纷纷笑道,“能做出两篇大作的奇才,引经据典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你们看过之后就知道了。” 大儒们笑着翻到了最前面,然后大儒们脸上纷纷浮现问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