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起这伙流匪的起源和高欢还有些渊源,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高欢命令清查户口,当时一共有208万户编户齐民。 第二年高欢又派孙腾、高隆之为括户大使,对每个郡县逐个巡视清理户籍,这一次又查出无籍户人口60余万,加上这时东魏对外战争掠来的人口,全国拥有人口约二千万人。 因为人口的分布不均匀,高欢下令从人口比较稠密的河南各州郡迁移无地的贫民,到因为战乱导致人口稀少的瀛洲、高阳郡、章武郡等地。 当时官府宣扬的条件非常好,一路上供给米粮食宿不说,还规定:男子受露田80亩,妇女40亩;另外不论男女老幼(十二岁以上)每人给桑田20亩作为永业田,要是家里养了耕牛,每头牛受田60亩,最高限四头牛。 说是这样说,一开始路上官府也确实拿出来不少粮食,迁移的百姓也多少能吃个半饱,就这样怀着希望来到了千里外的这几个州郡。 就在这时底下的官吏开始欺下瞒上了,北地的一些豪强为了多占土地,同官吏勾结,摇身一变竟然也成为了贫民,开始参与这几处的土地分配,而且是‘贵势皆占良美,贫弱咸受瘠薄’。 就是说有权有势的权贵、豪强就占得全是土质肥沃、灌溉便利的良田,而没钱贿赂官吏的平民百姓分到手里的田地就全部是贫瘠的土地或者干脆就是无法耕种的盐碱地。 不仅仅如此,因为奴婢也可以占有一部分土地,于是在权贵们的努力下他们的奴、牛皆先占满定额,而剩下的土地数量往往不够分,导致很多贫民分不到土地或者是分到的土地远远不足朝廷的规定。 当时有大臣曾上书揭露此事请以富家牛地先给贫人,在朝诸公也都认为合理,但是在诸方面的阻碍下就是不能执行。 就这样这些迁移到这几处州郡的贫民无奈之下,只好拼命的改造自己分到的劣质土地,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慢慢好转。等到北齐初高洋在位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极大增加,这时北齐拥有户近300万,人口二千三百多万。 随着人口的增加,豪强们又将目光瞄向了已经被贫民们改造好的土地,他们利用各种手段逼迫贫民,将一块块土地夺到了自己的手中。 这一时期由于连年的大丰收,导致谷粟价格极贱,一斛谷粟只卖到9钱,同魏末斗粟值练数匹,形成鲜明对比,谷贱伤农连年丰收可是贫民们每年所需要交纳的税赋反而增加了。 而且北齐的新租调制比北魏有所增加,加上征收时官吏的随意性,随意规定改变绢帛幅度和长宽尺寸,或调外加收‘所在征税,百端俱起’人民的实际负担比规定的要多得多。 就这样没过多少年,迁移到这些地方的移民手中的土地就有近半被豪强们给强取豪夺而去,本来就受到本地人欺负的移民和本地人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在数年前终于有一些受不了气的青年杀死了一名大户,然后逃到了章武郡北面清河与滹沱河交汇的大泽,然后利用大泽的复杂地形与前来围剿的北齐官兵玩起了捉迷藏。 因为从一开始的时候就确立了严明的纪律,他们只针对侵吞贫民土地的豪强下手,对于贫民丝毫没有触犯,附近州郡的贫民纷纷投奔,几年下来这支队伍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迅速扩大起来,到现在竟然有了五六千人的规模。 王泽和朱伯符正说着就看见有三人在黄瑞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堂,这几人年龄都在三四十岁只见,一见王泽就顿时呆了一下,这两年王泽也习惯了。 不过眼前这几人虽然对王泽的年龄很惊讶,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了,他们一起拱手对王泽施礼:“见过小侯爷!”虽然一副悍勇的样子,可是也是比较有礼,显然是事先练过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