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样的局面,对已经被北齐矛头直指的王勇一方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北齐从自我的调整中恢复过来,那么在北齐强大的国家机器全力开动下,王勇等人的失败就是可以预料到的了。 说到治理一个国家和治理一个山寨绝对是不一样的,虽然王勇之前的山寨也是很大足足有数万人的,但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一开始王勇一方绝大部分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不管是王勇还是程冲、朱睿甚至吕文他们的眼界并不高,当然做事情难免考虑的不够周全,这就导致了后来的许多疏漏,特别是情报成了王勇一方的短板。 目前王勇一方的探子只在邺城和北齐一些主要州郡才有,效率低不说情报的延迟性又非常高,等消息传到了王勇、王泽这里时真个是黄瓜菜都凉了,这时平原郡的齐军数量已经开始迅速增加起来。 自从接到安插在邺城附近的探子发回来的情报后,知道自己错过了大好时机,连续好几天王勇都有些睡不好觉,在无人时常常叹气大叫可惜。 要是能提前知道邺城发生的事情,知道驻扎在平原郡的北齐十万大军只是一个二万人撑起来的空壳子,那么自己就可以点起十万兵马强袭平原,这样哪怕是无法全歼这些齐军也能消耗掉一部分北齐精锐军队。 后来王泽老娘公西雯楉实在受不了王勇不分昼夜的哀叹,让王泽去找王勇说了一番,王勇这才恢复了过来。 其实接到了迟来的情报后,王泽内心也觉得挺可惜的,但是这事又能怨谁呢,密探、斥候们已经是冒着生命危险尽了全力才把情报传回来,这事终归是自己等人当时考虑的不够周全。 不管是情报机构的缺乏还是对齐军动向分析的无力,当时要是己方能够派出一部分军队进行试探性的攻击,多少也能够试探出来齐军的虚实。 通过这一次的事件也让王勇发现了己方的许多弱点,可是他却不知道改怎么处理,之前王勇来青州也是计划着召集麾下的文官武将进行商议,这也是王勇多年来的习惯。 如今王勇麾下已经足足有三十万军队,都是二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青壮汉子,可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没打过仗的新兵,这些新兵看上去挺威武雄壮的,但是顶多参与过一些平定各地豪强世家叛乱的战斗。 除了新兵外那八万多参加过齐州之战的老兵,也只是比新兵们早参军了那么几个月而已,作战次数也不多,里面可以作为核心战力的也就是不到三万人。 除此外王勇和王泽麾下的将领基本上也都是野路子出身,王勇、王泽也知道天下英才何其多,可以说是卧虎藏龙,这段时间也有很多民间的豪杰、落魄文士慕名投奔到了王勇这里。 但是行军打仗从来都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事情,不是说你能打敢拼就可以当大将军的。 在古代,特别是在宋朝之前的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史书、经、义等书籍都是一些士族豪门的传家之物,而兵法之类的书籍更是从来都禁止在社会上流传的,只有部分顶级豪门和将门才会拥有兵书。 民间普通百姓虽然也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得到一部分书籍,可是兵书是从来不可能借到的,缺少了系统的培训和锻炼终归是不行的。 虽然有些草莽英雄一开始依仗武力反抗朝廷,势如劈竹般击败许多州府的官兵,可是等到朝廷的正规军进行围剿时立刻就败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很少有成功的原因之一。 王泽回来后和老爹王勇分析了一番,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可是想要进行一番改革时,却又有些‘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 就在这时原来在王勇手下做过一段时间参谋将军的孔仪写信向王勇推荐了一名贤士,只是这名贤士是一名山贼首领,因为其父祖皆是山贼因此也算是承了父业,之前是青州南面临朐山的一处山寨寨主,他叫刘忻。 第(3/3)页